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2-08-11 10:00:35 阅读次数:3912

1997年

4月 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邹家华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出席会议并作报告。会议提出了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定义、组成要素、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立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和互联网交换中心,并将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6月 银河三代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银河Ⅲ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亿次,综合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具备了研制更高性能巨型机的能力。

6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工作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7月 《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九五”期间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7月 我国彩电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名。国家计委发布了彩电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九五”发展规划目标,宣布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彩电工业体系,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名。

9月 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提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1998年

2月 国家保密局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明确了保密工作部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管理职责,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规划、研制、建设、联网等提出了要求。

3月 信息产业部成立。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为主管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负责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国务院组成部门。下设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主要职责为,研究制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协助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组织协调和推进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研究制定有关信息资源的发展政策和措施,指导、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开发,推动信息化普及教育。

4月 我国生产出第一批100Hz数字化彩电。熊猫电子集团成功研制的熊猫100Hz数字化彩电,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倍频扫描方式,将普通电视50Hz场频提高到100Hz,有效解决了电视图像大面积闪烁的问题,清晰度大幅提高。

4月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战略重组。国务院决定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进行战略重组,业务上“划江而治”。这两大集团是1998年国家机构改革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础上重组而成的。

1999年

1月 “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和中国电信联合四十多家部委(办、局)信息化主管部门共同举办“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www.gov.cn开通试运行。

2月 我国设计出全球第一套网络家电。海尔公司以成套家居的方式推出网络家电,并与有关企业联手进行未来网络家庭有关标准的研究,率先揭开中国网络家电的序幕。

9月 我国首次举办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由我国政府牵头举办的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推出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成果大型展示会。

9月 信息产业部颁布《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用户合法权益,保护电信企业公平、有效竞争,保障电信网间公正、公开、迅速、合理互联。

10月 国务院发布《商用密码管理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密码应用走向社会、进入市场,拓展了广阔的服务领域,推动国家商用密码事业的健康发展。

11月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12月 石化工业的“两机”在大庆石化公司试车成功。12月23日,“两机”(即裂解气压缩机和丙烯制冷压缩机)在大庆石化公司试车成功,日产乙烯1450吨,产品合格率为100%。两机试车成功,实现了单套机组容量24万吨/年乙烯的目标,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设备一统天下的被动局面,结束了我国大型乙烯装置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12月 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任组长。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信息技术开发和信息化工程的有关问题等。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改名为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

2000年

3月 北京国家级互联网交换中心开通。该交换中心的开通,使我国主要互联网网间互通带宽由不足10兆比特每秒提高到100兆比特每秒,跨网间访问速度大幅提高。

4月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颁布。公安部颁布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轨道。

6月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发布。该政策提出了在投融资、税收、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采购等方面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于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增强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具有重要作用。

7月 “企业上网工程”启动。该项目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与中国电信共同发起,旨在指导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宣传产品和服务,与用户及其他企业进行实时互动的信息交换,开展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电子商务,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全面信息化。

7月 TD-SCDMA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国际标准。我国提交的TD-SCDMA被批准为国际电信联盟的正式3G标准,与WCDMA、CDMA2000并列为三大主流3G国际标准。

8月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出,中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发布。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管理电信业的综合性法规,标志着中国电信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该条例对于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月 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10月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成功。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发射升空。“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

11月 《关于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发布。通告要求对境内中文域名注册服务和管理加以规范,并明确授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为中文域名注册管理机构。

2001年

1月 “神舟二号”发射成功。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成功发射,在太空飞行7天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二号”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发射完全按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

3月 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加速推进信息化。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速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4月 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问世。该芯片由中科院计算所研制,不仅在CPU体系结构设计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在系统安全性等方面也有所创新。“龙芯”的研制成功,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成果。

5月 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该协会由国内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科研、教育机构等70多家互联网从业者共同发起成立。

5月 我国第一次以交流方式实现跨大区电网互联。2001年5月13日,华北电网与东北电网联网启动调试工作全部完成。华北与东北两大电网通过500千伏姜(家营)-绥(中)线联网运行,联络线全长167千米,交换的容量为60万千瓦,是我国第一次以交流方式实现跨大区电网互联。

8月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重新组建。党中央、国务院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宏观规划、有关规章、草案和重大决策,综合协调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工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8月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成立。该中心由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组建,其职能是承担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收集、核实、汇总、发布有关网络安全的权威信息,提供应急处理服务;协调国内其他应急处理组织的工作以及与国际上应急处理组织进行合作与交流等。

11月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联想集团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席并作了讲话,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12月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坚持面向市场,防止重复建设,扎扎实实推进中国信息化发展。会议还通过了《“十五”信息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2002年

1月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标准组的成立,为支撑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加快电子政务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3月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神舟三号”在运载火箭、飞船和发射测控系统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4月 上海石化70万吨/年乙烯工程改造成功。该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财政贴息贷款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的重大工程项目。整个改造建设周期只用了22个月,创国内和国际同类装置技术改造的先进水平。

5月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发布。国家标准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正式启动。

7月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

11月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江泽民总书记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2月 中国汽车业重要零部件出口实现零的突破。上海通用汽车与加拿大凯米公司签订大批量V6汽车发动机的供货合同,实现中国重要零部件出口零的突破,它标志着中国汽车业向“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又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2月 “神舟四号”发射成功。“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飞船在飞行中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于2003年1月5日安全返回。

2003年

1月 TD-SCDMA手机芯片问世。标志着中国通信核心芯片的关键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打破了手机芯片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通信公司垄断的局面。

3月 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曙光4000L”由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与曙光公司共同研制完成,具备了百万亿字节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支持数据密集应用的技术上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

6月 信息产业部颁布ERP规范。《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详细提出了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ERP的标准规范。

7月 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闪联)成立。目标是通过开发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协议(IGRS协议),支持多种信息设备之间的设备自动发现、动态组网、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闪联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子信息企业首次走向技术合作的新平台。

7月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国务院信息办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汇报。温家宝指出,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要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抓紧推行电子政务,切实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8月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启动。国务院正式批复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我国成为世界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该项目使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标准及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话语权,并走到了世界前列。

10月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12月 华能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奥丝电力公司50%的股权。华能集团以2.27亿美元,成功竞购拥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两大发电厂权益的奥丝电力公司50%的股权,标志着我国电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了新步伐。

2004年

3月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以信息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

3月 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全面部署、启动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各项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8月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作出部署,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颁布。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该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立法迈出重要步伐。

9月 浪潮服务器刷新世界商用智能TCP-H世界记录。浪潮不断提高服务器研制水平,打破国外服务器厂商在中国多年的垄断,开创了中国服务器产业的新纪元。

12月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与IBM签约,以6.5亿美元现金及价值6亿美元股票收购IBM全球PC业务。收购完成后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

12月 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IPv6地址成功登录到全球域名根服务器。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域名系统进入下一代互联网,我国互联网用户可以在IPv6网络环境下使用CN域名。

2005年

1月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该文件是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第一个国家级政策。

7月 国防科工委发布《工业炸药生产线电子监控系统设置安全技术条件》,要求在工业炸药生产的关键工序设置人机视频装置和仪表自动监控、安全连锁装置,以进一步加强民爆器材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工业炸药生产安全防范的技术水平。

8月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启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办和信息产业部共同启动这项工程,中国电信等单位专门开发中小企业适用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10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10月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完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11月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要求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12月 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基础原材料、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高效能可信计算机、数字媒体内容平台、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技术推广等配套政策。

12月 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在沪出坞。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被喻为“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只有日本、韩国和欧洲少数几个国家具有建造能力。由中船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公司承造的中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液化天然气船,填补了中国造船业的空白,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开始书写崭新的一页。

2006年

1月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该网站的开通,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2月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发布。配套政策包括,增加科技投入,完善促进科研创新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配套政策是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细化,重在政策的落实和可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与支持。

2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布。该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确定了将16项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

3月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布《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该文件明确了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与目标,描绘了我国电子政务总体结构形态,指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6月 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指出要把振兴装备工业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抓紧实施一批振兴装备工业的重要依托工程,健全完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体制机制,加强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组织和领导。

11月 上海振华港机研制成功亚洲最大的海上浮吊。亚洲最大的海上浮吊——“华天龙”号4000吨全回转浮吊,21日在上海振华港机公司研制成功,并正式移交给广州打捞局。

2007年

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3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提出要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建设一批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不断形成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新增长极;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等。

5月 国内第一台载重轮胎均匀性试验机问世。经测评,这台试验机在质量、效率、功能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大型轮胎厂的使用标准。载重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的问世标志着公司在轮胎在线大型精密检测设备的技术研发水平实现了新突破。这是公司继自主研发轿车轮胎动平衡/不圆度/均匀性复合试验机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

9月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网络开通。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通仪式并讲话。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络正式开通,标志着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10月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11月 七项信息安全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包括《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虹膜识别系统技术要求》、《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评估准则》、《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评估准则》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等。

2008年

1月 世界最大的矿用55立方米挖掘机在山西太重集团下线。这是我国2000万吨级以上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中的关键设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满足世界上所有露天矿山的采掘条件。在大型矿用挖掘机的研发过程中,太重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

3月 《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发布。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要求各地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3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以及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统一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

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版)》施行。新法由总则、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节能技术进步、激励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七部分组成。

5月 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措施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9月 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成功。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宇航员翟志刚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10月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通报了2007年度145家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10家企业信息化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7家企业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9家企业在国内平均水平以上。

11月 江泽民同志《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文章发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强国。

12月 “星光中国芯工程”十年成果与展望报告会召开。经过十年发展,“星光中国芯工程”取得了8大核心技术突破、1500多项国内外专利申请等一系列重大成就,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成功范例。

12月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提出2009年要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增长;抓好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装备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通信业改革和监管,抓好TD—SCDMA发展等工作任务。

2009年

1月 3G牌照发放。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3G牌照。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

1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汽车、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制定实施汽车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于推进汽车、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围绕“促增长、保稳定取得显著成效;调结构、谋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提出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完成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三大任务。

3月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击月球。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在撞击过程中,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传回清晰的实时图像。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月 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正式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上海市、重庆市、珠三角地区、呼包鄂地区、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作为首批八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并要求各试验区把编制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开展试点示范、搭建公共平台、推进项目建设等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抓手,推动两化融合工作有序开展。

4月 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召开。会议提出要依托国防军工重点建设工程促进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加强行业管理,加强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

4月 《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管理办法(暂行)》发布。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管理办法(暂行)》(发改产业[2009]795号),以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6月 我国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分为五个档次,涉及农业深加工、机电、鞋帽、玻璃制品、钢铁制品等产品,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从5%到17%不等。此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使得更多出口企业直接受益,增强了企业扩大出口保持增长的信心,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6月 全国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召开。会议提出要以提升钢铁行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结合《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继续抓好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工作。

7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要求加快信息化步伐,促进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和管理信息化。

7月 全国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交流会召开。会议提出在两化融合过程中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展公共信息服务业,加大行业协会推动力度。

8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无锡传感网产业。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时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尽早谋划未来,攻破核心技术。

8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2009~2011年),在年生产能力300万吨钢以上的钢铁企业中推广建设能源管理中心。

9月 国务院会议提出运用信息技术确保危险品运输安全。张德江副总理提出,应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保证随时掌控各种危险品的运输。

10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造纸、皮革、纺织、食品等专用装备以及医疗器械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研发设计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11月 全国装备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召开。会议发布了重型机械行业和轿车行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11月 《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发布。《目录》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17项促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电子信息应用技术。

12月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提出2010年要继续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持之以恒抓好质量品牌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推进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促进社会领域信息化等工作任务。

2010年

2月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实施动员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认识加快实施数控机床重大专项的意义,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切实抓好高档数控机床专项的组织实施。

3月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浙江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在瑞典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集团出资18亿美元,成功收购后者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可以迅速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

4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发布。文件明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18个部委联合严厉淘汰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5月 2010年机械工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暨推进机械行业物流和供应链信息化论坛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推动主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提升,加速机械行业升级转型”。

5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通过提升技术标准及准入条件,加快信息化技术与民爆生产技术的融合,推动民爆行业技术进步。

5月 比亚迪和戴姆勒合资生产电动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比亚迪汽车与戴姆勒全资附属公司戴姆勒东北亚签订合资协议,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将结合戴姆勒在电动汽车结构和安全领域的专有技术以及比亚迪的汽车电池和驱动技术,首款电动汽车将在2013年正式上市。

6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中小企业信息化任务和目标,提出要促进信息化服务资源与地方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对接与互动。

6月 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完成。报告发布了钢铁、化肥、重型机械、轿车、造纸、棉纺织、肉制品加工等七个行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情况,指出我国企业两化融合整体上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不同行业融合水平差异较大。

7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发布。通知要求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水平。

7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要培育出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形成5-10个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

7月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成立。新成立的标准工作委员会将立足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启动一批急需的汽车电子标准制定工作,同时密切与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联系,共同推进我国汽车电子标准化工作快速发展。

8月 “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举行首发式。路线图指出了面向2030年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绿色、智能、超常、融合和服务的五大趋势,以及复杂机电系统设计技术、零件精确成形技术、大型结构件成形技术等八大技术。

9月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苏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的合作协议》。

9月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举行。会议总结和交流了全行业两化融合工作经验,讨论了行业“十二五”两化融合发展思路,部署了行业两化融合工作任务。

10月 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要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形成立体成像。

10月 首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召开。博览会以“应用,让物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为主题,旨在通过博览会平台及时推广物联网行业优秀示范经验、探索物联网产业发展新路径,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10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提出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1月 《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发布。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广服装企业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生产工艺技术,到2015年实现服装CAD普及率达到30%以上,CAM普及率达到15%以上,RFID普及率达到20%。

12月 国产冲压装备水平取得突破。济南二机床获得福特汽车美国两个工厂5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订货合同,福特汽车的两个工厂将全部配备中国生产的智能化高端设备。此举标志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冲压装备技术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实现重大突破。

12月 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成立。联盟旨在推动工业设计集聚和发展,打造和提升国内工业设计园区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对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工业设计进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阶段。

12月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回顾总结了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成绩,明确了“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部署了2011年的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努力开拓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2011年

2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发布。文件提出了对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在财税、投融资、研发等八方面的政策。

4月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我国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目标、主要原则、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4月 《物联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物联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物联网专项资金的支持原则、支持范围与方式、专项资金的申请与审核、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4月 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启动。包括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桂林市)、辽宁省沈阳市、安徽省合肥市、陕西省西安-咸阳、甘肃省兰州市、云南省昆明市、河南省郑州市。

5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建立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的通知》。通过建设涵盖全国范围内重点用能、综合利用工业企业的监测系统,逐步建立起面向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数据采集和信息监测体系,为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以及循环经济等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数据。

5月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助力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会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河北省安平县举办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助力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6月 “十一五”电子发展基金成就展举办。张德江副总理参观展览会,充分肯定了电子发展基金在推动两化融合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7月 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在杭州召开。会议交流总结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经验,对“十二五”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任务作了部署。

7月 “蛟龙号”突破深潜纪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5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518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蛟龙号”5000米海试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深海活动能力可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8月 国务院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等。

8月 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经验交流会召开。会议确定了100个项目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并对试点单位授牌。

8月 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设立中国优秀工业设计评奖项目的请示》。同年8月,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以《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项目的复函》正式批复。

9月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召开。会议确定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两化融合发展思路,对相关行业两化融合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9月 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该平台设立了8个专栏,链接各省市食品诚信网络,汇集食品工业诚信管理资源,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提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提供食品安全诚信服务,发布守信奖励及失信惩戒信息。

9月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按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今后将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9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两化深度融合良好开局”的主题,在贵阳、重庆、武汉、广州、厦门、上海、石家庄、沈阳、北京等城市开展两化融合深度行系列活动。

10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10月 机械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召开。会议指出,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机械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10月 我国锻造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信重工制造的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油压机成功锻造438吨特大型钢锭。此次锻造成功的438吨特大型钢锭,采用双真空冶炼,内部质量要求按国外著名企业DANIELI标准执行。它标志着我国大型自由锻件的锻造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0月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发布。“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由“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和“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两个分项指数组成,均以1994年4月份价格为基数(100点)。从当年10月起,该指数按周发布,并在每月底将对上月的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发布。

11月 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博览会设置了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工业自动化展、新能源与电力电工展、新能源汽车展、环保技术与设备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展、航空航天技术展、科技创新展等8个专业展区。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了开幕式。

1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一批行业发展规划。主要有《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轻工“十二五”发展规划》、《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

11月 “神舟八号”发射成功。“神舟八号”升空后2天,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12月 国务院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提出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导向和升级路径。《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指导未来五年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2月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划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2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设计企业和知名品牌等。

12月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工业软件应用和产业化进程,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安全可靠程度和综合集成应用能力,推动工业软件在航空、航天、船舶、机械、汽车、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电子、轻工和纺织等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12月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张德江副总理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作了《稳增长、促转型,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11年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部署了2012年的工作任务。

2012年

1月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了九大重点行业节能目标,部署了九大重点工程。

1月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明显提升,国际化主体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增长,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化发展体系初步形成。意见明确了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推进的重点。

2月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针对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电力电子等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应用电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形成新的增长点。

5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信息化发展、保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实施“宽带中国”工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社会领域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健全安全防护和管理、加快安全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

5月 中央政治局就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第33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积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5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规划的发布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月 世界最先进矿用挖掘机在太重下线。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WK-75型矿用挖掘机6月5日正式下线。这是目前世界上首台技术性能参数最先进、工作尺寸最大、生产能力最高的矿用挖掘机。该设备实现了我国矿用挖掘机产品从“跟随发展”向“超越发展”转变质的飞跃,成为我国大型矿用挖掘机制造水平全面超越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6月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6月16日“神舟九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按照计划,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的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驻留,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这是我国第一个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载人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大突破。

6月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6月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了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6965米。这次下潜试验是“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中非常关键的一次试验,主要任务是验证潜水器在6000米深度的各项功能和安全性。

Copyright © 2012 QZWNH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维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衢州企运网络   访问总量:980294管理登录